6月5日,武汉纺织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届毕业生座谈会在学院会议室举行。学院党委副书记莫德辉、系主任张然及资源专业负责人李晓霞与毕业生共叙师生情谊,畅谈专业发展,展望行业未来。座谈会以“感恩·成长·启航”为主题,通过毕业生分享、师生互动、建言献策等环节,展现了资源循环学子四年的成长与担当。
扎根实践:从实验室到社会的专业传承
座谈会上,毕业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,分享了资源循环专业的独特魅力。学生吴浩宇回顾了去格林美做做毕业论文的经历:“我非常幸运,既有学校的老师又有企业的专家指导我的毕业论文。在格林美跟着企业老师利用废旧电子产品提取贵金属,通过优化浸出工艺,将回收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。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资源循环不仅是技术革新,更是对地球责任的践行。”班长何章洋是曾赴湖北恩施山区开展环保支教的毕业生,他提到,“我们用废弃塑料瓶教孩子们制作生态浮岛,当看到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时,我感受到专业的社会价值远超想象。”
建言献策:学子心声推动学科优化
在座的同学们结合学习体验,为专业建设提出多项建议。吴昭同学提议增设“循环经济政策与市场分析”课程,以应对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;朱玉妃同学建议加强校企合作,例如与格林美等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,让学生更早接触产业前沿技术。针对课程设置,赵晨晨同学则希望将课程体系延申,比如将高分子材料再生与虚拟仿真、实践课程多元结合。专业负责人李晓霞教授和系主任张然副教授表示,后期的教学改革方案中会拓展相应的课程体系,并计划邀请行业专家多合作,共同参与学生的指导和培养。
师者寄语:以专业精神守护绿水青山
学院党委副书记莫德辉在总结中强调:“资源循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,你们是‘双碳’目标的先锋队。无论未来从事科研、基层工作还是产业创新,都要牢记‘循环’二字背后的生态使命。”专业负责人李晓霞老师则从行业发展角度展望:“中国循环经济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,废旧动力电池回收、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等领域亟需专业人才。期待你们用技术打破‘资源-产品-废弃物’的传统线性模式,构建真正的闭环体系。”
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一场离别前的对话,更是一次专业信仰的凝聚。正如一名毕业生所言:“四年前,我们带着对环保的朦胧向往走进实验室;如今,我们带着‘让资源永续’的信念走向世界。”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子们,正以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,书写属于绿色世代的新篇章!